浅析影响地下矿山安全生产的因素及应对措施
1 矿山开采
由于现代工业飞速发展,人类对钢铁及原材料的需求无不渗透到各个领域,随着开采设备及开采工艺的发展更新,相应矿产资源的开采力也度随之加大,矿山产能大幅提升,因之,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才能适应现代矿山发展的要求。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范,确保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性、合理性、安全性,但由于各个矿山人员构成不同,地质差异大,只能根据企业的特点,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,适应自身企业发展的需求。
1.1 内蒙乌尔兔沟铁矿巴北矿区概况
乌尔土沟铁矿巴北矿区是一年产40 万吨的超贫磁铁矿,开采方式地下开采,采用平硐溜井开拓方案,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,工艺参数:矿房长度50 米,中段高度50 米,脉外运输系统,顶住高度3 米,间柱宽度6 米,铲运机出矿。顶底板围岩均为片麻岩,矿岩相对稳固,走向近东西,向北倾斜,倾角75°-85°左右,水文地质简单,矿体走向及倾斜方向均有“收缩膨胀,复合分支”的特点。1 号、2 号、3 号为主矿体,平均厚度8 米,长度1 千米-2千米不等,磁铁品位16%,矿体走向呈平行分布,间距30~60 米不等,矿体被斜交的闪长岩脉时有切断破坏现象,影响工程布置。
1.2 地质对采切工程的影响
由于破碎带、断层、闪长岩脉等地质破坏作用,使矿体走向发生错位,特别是遇到沿脉附近地质结构发育时,易发生塌方冒顶现象,对矿体开采产生安全隐患。如1 号矿体6 号勘探线附近,节理发育及裂隙水较多,导致发生多次塌方,对脉外运输巷及矿体回采带来了安全威胁。
1.3 局部厚大矿体开采方案
由于矿体有收缩膨胀的特点,针对局部厚大矿体即厚度在10~18 米之间的矿体,采用顶、底板双脉外运输巷道开拓,双漏斗采切工程方案、增加放矿点,减少回采过程中人员在采空区行走工作时间,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的产生。
2 矿山采掘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
2.1 地质因素
由于破碎带、断层、褶皱等地质结构的影响,使采掘工程方向发生变化,矿体品位的变化,也容易使矿体“丢失”,影响工程布置。部分管理人员及掘进工对矿体认知上的差异,将部分矿化带的矿体,误认为有开采价值,随意改变方位,如若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,则工程达不到设计初衷,容易引起发生安全事故。
2.2 管理因素
技术管理人员数量配备不足,对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隐患,不能及时解决。特别是采矿、地质、测量等主导工程技术人员,不能缺少,否则,安全生产得不到保障,技术问题就导致不可预测的事故发生。
2.3 施工因素
井下工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,素质相对较差,对安全生产认知有差异,不按设计施工,少数工人,急于提高产量,私自缩小矿柱尺寸,使矿柱承压能力减弱,特别是对地质结构发育地段,容易引起塌方事故发生,如1600 中段1 号矿体7 号勘探线附近,由于地质节理面及矿柱的破坏影响,采场发生局部冒顶,导致底柱附近脉外运输巷道安全运输受到影响。井下施工人员存在“三违”现象,习惯性违章时有发生。
2.4 爆破因素
未按爆破设计要求施工,炮孔数量、位置及深度和炮眼角度出现偏差,或炮孔装药不合乎要求,填塞深度不足、爆破器材段位选择不合理或遭损坏等因素,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引起的爆破事故,导致大块增加或引起飞石、盲炮事故,致使二次凿岩爆破,更易引发安全事故。有时放炮警戒不到位,致使其他工作人员误入爆区或放炮人员躲避地点选择不当,导致发生安全事故。部分掘进工,为了抢时间,爆破后没有经过彻底通风和检测,擅自进入工作面进行排险,造成炮烟中毒等现象时有发生。
2.5 安措费因素
预防矿山安全事故及职业危害发生,对安全生产必须进行宣传教育,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,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整改等等,都必须投入一定数额的资金,才能确保矿山正常持续生产,由于各种原因,安措费资金未能及时投入或挪作他用,导致安全隐患得不到整改,引安全事故,这种现象在以往的事故案例中经常发生。
2.6 运输因素
矿山企业运输包括硐内、洞外两部分,硐内由于受到工作场地狭小限制,影响无轨运输司机视线范围,容易出现刮擦等事故,洞外矿区道路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,给运输过程中带来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,有些路段,坡陡湾急,加之车辆机械性能频发,少数司机无证上岗或技术不过硬,容易引发交通运输事故,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不利影响。
文章来源:《新疆石油地质》 网址: http://www.xjsydzzz.cn/qikandaodu/2021/0115/482.html
上一篇:甘沟防护工程冲刷验算分析
下一篇:农户绿色生产认知与行为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—